1)了解工程区的基本地质情况,如地层、岩石、构造、岩石特征及岩层划分单元等;
2)熟悉平洞原始地质编录的有关规定,程序、要求等;
3)熟悉工程区地质工作部署及工程布置情况;
4)了解,熟悉平洞施工设计即钻孔指示书。
1)要求:由于洞底面有残渣。因此,除大断层、溶洞、原位测试点处做四壁编录,其余通常只进行三壁(两侧壁、洞顶)编录,有时也包含掌子面编录;
2)展开方式:以洞顶为基准,采用俯视展开法(印模式、两壁掀起压平的展开法);
3)作图法(有两种):其一为按理想开挖断面绘制成一张图,在两个拱角对超挖延伸、欠挖缩回的办法制图;其二为两壁、拱顶单独绘成一张剖面,反映不规则形状,分三块图面绘制。
4)野外编录:编录时,在洞口稳定的岩体处设置固定点(用红漆编号),测出其坐标位置(x,y);绘出两壁腰线及洞顶中线,在任一壁按 1m 间距标出桩号;按桩号在两腰线及中线上测出要编录的地质界线位置,而后在中线上用垂线法标出地质界线在拱角及壁底的位置。这样一个贯穿整个洞径的地质界线通过 7 点出露位置,即可勾绘出来。
5)绘制这种图的关键也是要把空间上三个位置不同的平面,通过展开的方式缩绘到同一个平面上去。其展开的方式也有两种:即外倒式和内倒式。目前大多数工程中都采用内倒式展开,如一帮一顶素描图、二帮一顶素描图、顶板及掌子面素描图等。在实际素描时必须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和要求来确定。 此外,还需简单说明一下在素描时对拐弯坑道的处理方法:当坑道弯度不大时(即坑道方位角的改变小于10°),仍可按直线坑道进行素描;当坑道弯度较大时(即坑道方位角的改变大于10°),有两种处理方法:一是分段素描,二是采用展开图的形式进行素描。 拐弯坑道所采用的展开图的形式又有两种:一种是以坑道的一帮为基准,将顶板和另一帮按坑道拐弯角度的大小拉开;另一形式是以顶板为基准,根据坑道拐弯角度的大小,将一帮拉开,另一帮重叠,如图3.14所示。
1)岩性
正确定名,描述其颜色,矿物成分和颗粒成分、结构、构造及矿物蚀变(必要时取样进行岩矿鉴定)。根据洞壁剖面详细进行岩性分层,有覆盖层的要求准确界定覆盖层与基岩界线,基岩按岩性分段。对沉积岩和浅变质岩,应按下述标准确定岩性组合类型:
相间状结构:一般发育于两种不同的岩性的组合中。同一岩性单层(厚度不定)形成一定厚度的单层组与不同岩性的单层组呈间隔分布(即岩组间的间隔分布),单层组的厚度较大,一般>1m 以上,不同岩性的单层组线率统计百分含量比例一般为 4:6,最低不少于 3:7。
互层状结构:一般发育于两种不同的岩性的组合中。为不同岩性间单层(厚度不定)或单层组呈韵律间隔分布,岩组的韵律间隔分布很少,不同岩性的岩组线率统计百分含量比例一般为 4:6,最低不少于 3:7。
夹层状:两种不同的岩性组合中,某一岩层组的线率统计百分含量比例低于 30%时,称为**夹**层。
2)结构面构造(断层、节理(裂隙)或板理)描述
A.断层
描述构造发育状况:断层、挤压面发育深度、宽度、组成物质,擦痕及力学性质等。
仔细观察构造迹象,如破碎、擦痕、断层物质(糜棱岩、断层泥、角砾岩、片状岩等),
注意区分构造破碎与节理破碎、机械破碎。
B.节理(裂隙)或板理
描述节理或板理发育状况:节理或板理面的粗糙度、充填状况(铁锈、绿泥石或钙质
充填)。必要时结合压水资料、岩性、风化、岩体结构,按裂隙密度统计描述节理,统计
缓(0~30°)、中(31°~60°)、陡(61°~90°)倾角分类的发育状况。
3)风化鉴定
根据风化标准确定。
4)卸荷鉴定
根据卸荷标准划分。
5)倾倒鉴定
根据岩层倾倒标准划分。
6)蚀变鉴定
根据蚀变标准划分。
7)水文地质条件
地下水的揭露的情况:
1.揭露点洞内桩号
2.发育部位(左壁、右壁、顶拱中心、左顶拱、右顶拱)
3.地下水流态(干燥、潮湿、湿润、浸水、滴水、股状涌水)
4.流量
8)岩体结构类型
根据岩体结构类型标准确定(注意爆破产生的破碎而造成的岩体结构失真)。
9)BSD 统计
结合地层岩性、岩体风化带来分段统计。
10)平洞试验
A.岩体力学试验(包括点荷载试验)
B.平洞物探声波测试
11)取样试验
根据制图的规程、规范成图。图面中应反映所量测到的各类地质界线,对于张开的裂隙需标示(可判断卸荷状况)。图面上的节理仅需表示三壁贯通的节理、成组或成带出现的节理,其余节理不需表示。
平洞工程地质说明需加入物探声波资料、地应力试验资料、岩体剪切资料,对有地温测试、有害气体测试的均需反映成果。
制图完毕,整理、制图人员签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