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研究课题:
(1)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现改革项目,“互联网+”教育背景下“海岸工程”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,教育部,2021年
(2)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,面向“一带一路”的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,教育部,2018年
(3)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,以实践为导向,加强过程管理,提高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,江苏省学位委员会、江苏省教育厅,2015年
(4)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,产学研一体化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——以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为例,江苏省教育厅,2013年
教学研究论文:
(1)基于翻转课堂的“港口规划与布置”课程互动教学模式探索. 教育教学论坛, 2020, 7(29): 148-150.
(2)“校企合作”模式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. 教育教学论坛, 2015, 8(33): 281-282.
获得教学奖励的情况:
(1)指导学生获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(高教主赛道)全国金奖,探伤专家——水利工程智能缺陷检测设备领航者 ,2022年
(2)指导学生获第八届江苏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(高教主赛道)一等奖,探伤专家——水利工程智能缺陷检测设备领航者,2022年
(3)指导学生获第十七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,水利工程输水廊道缺陷检测系统,2022年
(4)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,多主体协同,全过程融合,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“三维度一体化”改革实践,2021年
(5)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,知行双融合、内外双循环、师生双促进—港航工程专业国际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,2021年
(6)河海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,思政引领、需求导向、多方协同,港航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,2021年
(7)指导学生获第十七届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“挑战杯”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一等奖,水利工程输水廊道检测探伤仿生蜘蛛机器人,2021年
(8)指导学生获“智水杯”全国水工程BIM应用大赛 金奖,BIM技术在港航专业课程设计群中的应用与创新,2021年
(9)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成果奖特等奖,国家级水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改革实践,2020年
(10)指导学生获首届全国水利行业BIM应用大赛 金奖,基于BIM技术的港航专业毕业设计协同工作模式研究,2019年
(11)指导学生获第五届国际BIM大奖赛最佳BIM教育应用奖,BIM技术在港航专业互动教学中的应用,2019年
(12)全国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老师,中国水利教育协会,2019年
(13)江苏省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,江苏省学位委员会,2018年
港口是水陆交通和物流的枢纽,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的特殊地位,历来有国家“门户”、“窗口”和交通“枢纽”之称,处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地带。港口是“一带一路”中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,海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,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海洋港口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。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贸易不断发展且高度依赖海上运输,适应国家“走出去”战略的发展;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提出等背景因素都促进了中国不断地参与海外港口项目,港口合作正逐渐成为中国与港口所在国家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。
图1 我国港口与海上丝绸之路
全球80%的货物依靠海运完成,港口作为海运的终端,在资源配置、集疏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。《2021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》报告指出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2020年全球海运贸易量整体下滑,我国经济和海运贸易在经历年初下降后迅速反弹,海运进口表现强劲。2021年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有7个来自中国,主要港口吞吐量已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,我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55.5亿吨,同比增长6.8%(图2)。
2022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的《水运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中对水运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,“十四五”时期,预计水运需求将在高基数上保持中低速增长,2025年水路货运量、港口吞吐量将分别达到85亿吨、164亿吨,年均增长2%-3%;明确提出推进沿海主要货类专业化码头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,建设一批港口大型铁矿石接卸码头。
我国铁矿石需求量庞大,80%以上依赖进口,其中澳大利亚为主要进口国。受国际形势影响,为对冲澳大利亚安全风险,实行铁矿石多元化战略的重要布局,中资企业于2020年6月取得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的开采权,铁矿相关港口和铁路的建设已提上日程。澳大利亚和几内亚的铁矿石,均需通过海运至国内沿海码头,铁矿石码头的建设、生产和运营已成为极为重要的环节(图3)。
港口既是铁矿石的接卸地,也是堆存地,更是混矿作业的前沿阵地。以“装卸船机-带式输送机-堆取料机”为代表的典型矿石码头装卸工艺在大型专业化码头中应用较广,机械技术参数设计时若产生偏差,一旦发生事故即关系到港口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,如装卸船机抗倾覆能力不足而直接倾覆、跳轨或坠海,带式输送机皮带撕裂导致托辊变形或损坏等(图4)。因此,根据实际工程的自然条件、船型尺度、年货运量等参数的变化,合理设计矿石码头的装卸工艺,是提高码头装卸效率、加快库场周转能力、保障码头安全营运的基础,也是建设现代化海洋港口的基本保障。
借助虚拟实验技术,将晦涩的专业名词定义用学生更易接受的形式(图片、动画等)生动的展现给他们,通过虚拟世界对矿石码头和装卸工艺的介绍,形成自己对矿石装卸工艺的认知,弥补了实体实验无法开展的不足,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。
(1)坚持以学生为本、自主学习探究的教学理念
坚持以学生为中心,以任务驱动为导向,科学合理地设置实验教学环节。实验基于三维虚拟仿真技术,真实还原了矿石码头全方位、立体化、开放式、交互性的实验场景,并提供了内容详实的知识点和知识角,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开展自主式的学习和探究,身临其境地通过“沉浸式”交互式操作,高效有序地开展实验。
(2)设置科学合理、循序渐进的实验环节
实验依据《港口规划与布置》、《港口装卸工艺》、《港口水工建筑物》等课程大纲和关键知识点建立了多层次、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,使学生逐步完成“基础认知、规律探究、自主设计”三个层面的实验,循序渐进地开展“基本原理知识学习、设计分析能力训练、创新工程思维培养”的实践学习过程,充分掌握矿石装卸工艺基本认知、装卸工艺设计原理以及装卸工艺综合设计,初步构建矿石装卸工艺知识体系。
(3)实现容错探究、修正优化的实践操作
实验结果错误或不理想时,学生可根据提示和评估结果进行多次尝试,实现实验结果的修正和优化,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探索、解决问题的乐趣,提升求知欲和探索能力,培养学生建立理论设计、仿真验证、反复优化的工程设计思维,以及设计计算、实践操作和工程应用的能力。
(4)坚持科教融合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
建设矿石码头装卸工艺优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课程,将国家战略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,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复合型水利专业人才,促进港口航道相关学科建设。不仅能增进社会各界对港口的认识,更是在高等教育层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落实。码头装卸工艺设计的传统实践认知环节具有高成本、难度大、高风险等难题,实体实验由于占地面积大、实验成本高、实验周期长、破坏性实验极具危险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而无法开展,无法满足新时代水利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。本实验在传授矿石装卸工艺知识的同时,使其树立认真、严谨、负责的价值观,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以及投身海洋强国建设的情怀和使命感。
本实验结合港航专业培养方案和港口规划与布置的教学特点,实验模块体系化设计、层层深入,服务于《港口规划与布置》、《港口水工建筑物》、《港口装卸工艺》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关键知识点, 设计出三个实验教学环节,开展探究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,达到以下实验目的:
(1)通过基础知识学习模块,帮助学生熟悉LNG港口主要建筑物、设施以及码头装卸机械。
(2)通过港口规划布置模块,帮助学生掌握港口总平面布置的设计方法、步骤和基本要求,自主探索港口平面布置的合理方案。理解港口装卸机械的工作原理,掌握特定工况下船舶系缆力以及撞击力的计算。
(3)通过突发事故的模拟演练,帮助学生了解危化品码头突发事故的类型,认识火灾爆炸事故的相关影响参数及安全疏散距离,学习相应事故的处理方法,达到遇事不慌,冷静应对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