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水文信息对保障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
水文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。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,工农业生产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、交通和城市的建设与发展、生态环境建设都将会越来越快。特别是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逐步实施,城市化率普遍提高,基础设施大大增强,人们对水量、水质和供水保障程度以及人居住环境改善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,这些都对水文在为国民经济服务方面提出了新目标。这就要求水文部门全面、及时、准确地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涉水的信息服务。
2、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急需高素质、高技能的水文测验技能人才
近年来,水利系统虽然不断引进高等学历人才,在人才结构上逐步进行了调整和完善,但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的人员比例偏低,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仍然偏少,基层水利人才短缺问题依然存在,整个水利行业水利类专业技术人才供需失衡。市场急需一大批高素质、高技能的水利技能人才填补市场空缺,加快水利行业发展。
3、课堂上无法进行水文测验的相关实验操作,只能进行理论讲解,急需应用虚拟仿真方法进行实验教学
水文测验是一门理论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。流量测验往往需要采用流速仪等设备在河道上开展,这为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。之前采用实习的方式,带领学生前往相关水文站进行测验。然而,该方法对流量测验的全过程认识不够充分,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。通过构建流量测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,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流量测验的虚拟仿真实验,能够为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,对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。
为形象生动地传授全周期流量测验知识,本项目团队遵循“学生为本-循序渐进-容错优化-科教融合”的设计原则,自主开发了天然河道全周期流量测验虚拟仿真实验。
(1)坚持以学生为本、自主学习探究的教学理念。
坚持以学生为中心,以任务驱动为导向,科学合理地设置实验教学环节。实验基于三维虚拟仿真技术,真实还原了由河面到河底全方位、立体化、开放式、交互性的实验场景,并提供了内容详实的知识点和知识角,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开展自主式的学习和探究,身临其境地通过“沉浸式”交互式操作,高效有序地开展实验。
(2)设置科学合理、循序渐进的实验环节。
实验依据《水文测验学》课程大纲和关键知识点建立了多层次、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,使学生逐步完成“流量测验仪器认知、测流方案选择、流速仪法测流方案优化”三个层面的实验,循序渐进地开展“基本原理知识学习、设计分析能力训练、创新工程思维培养”的实践学习过程,充分掌握流量测验基本原理,初步构建水文测验学知识体系。
(3)实现容错探究、修正优化的实践操作。
实验结果错误或不理想时,学生可根据提示和评估结果进行多次尝试,实现实验结果的修正和优化,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探索、解决问题的乐趣,提升求知欲和探索能力,培养学生建立理论设计、仿真验证、反复优化的工程设计思维,以及设计计算、实践操作和工程应用的能力。
(4)坚持产教融合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。
通过参与水文测验虚拟仿真实验,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,训练、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。结合课程理论知识,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流量测验的主要业务和技能,加深对水文测验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。通过参与流量测验,弘扬水文“哨兵”精神,强化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意识,履行责任。
本实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学理念,通过虚拟仿真所营造的情景体验式的教学环境,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原理、流量测验仪器认知、测验方案设计、测验方案优化的学习实践过程,完成“基础认知、分析设计、应用探索”三个层次的训练,实现以下具体教学目标:
① 在实验原理环节:帮助学生认知水文测验基本原理,包括基面、水位、水位分级、大断面、流速、流速脉动、垂线分布、测点分布、流量计算等内容,使学生掌握水文测验的基本原理。
② 在流量测验仪器环节:帮助学生认识水位观测、断面测量、流速测量等相关仪器,并掌握不同仪器测量的基本原理,使学生建立从“结构组件”到“系统设计”的整体思维,构筑根据不同水文要素观测需求开展相关测验工作的基础。
③ 在测验方案设计环节:根据不同的水位级,选取合适的测流方案;通过流速仪获得各测点流速,并计算垂线平均流速;根据流速等资料,计算流量值。同时,还进一步给出浮标测流和ADCP测流案例,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原理,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。
在流速仪法测流方案优化环节:通过分析流速脉动特征、不同测点流速、不同垂线分布对流量误差的影响,对测流方案进行优化,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。